漓水板路之 青砖灰瓦今何在

古城峨峨,庭院深深,板路青青,漓水悠悠。

回眸时,秦渠明府,民国铁血雨桂林,历历在目。展望处,唐城清巷,辣酱腐乳酿三花,香飘何方?

板路青青,鸿史刻铭。漓水悠悠,龙魂载承。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不知有多少过去灿烂的文化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,今天我们来聊聊桂林的民居古建,回味一下儿时记忆深处的那幢“老宅子”。

小时候,我经常从中山中路东侧的“高廊坡”走下石阶到亲戚家玩耍。正对高廊坡的一排木板民房就是通泉巷著名的“八间房”。

八间房是通泉巷里连成一排的八家民房,1944年跑日本鬼的时候八家居民各奔东西,两年后桂林居民陆续回迁,原来的八间房已经变成一片废墟,但令人无比宽慰的是八间房原来的居民都回来了。他们重建了各自的住房,后院也依旧连成一片,继续作为八间房孩子们玩耍的天堂。 

    八间房在城市改建中被楼房替代,砖木老房永远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。

连接湘楚和南粤的桂林作为广西省府,因历朝迭代的经营而成为中国南方一颗璀璨的明珠。但是在1944年桂林的铁血保卫战中,桂林城中99%以上被战火变成废墟。战后恢复的建筑都被限制在了民国时期以后。

然而在桂林市区的周边灵川县的乡镇,还可以找到具有建制规模和久远历史的民居建筑。

桂林山水依旧(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),但城府街巷早已不是当年文人墨客流连的场景(东南通绝域,西北有高楼)。现有的传统民居是不是还会重蹈八间房的覆辙呢?我们期盼着历史的延续和承传。